“课程思政”专题网站
 首页  建设动态  通知公告  育人实践  理论研究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动态 > 正文

水泥课程的工程伦理教育渗透:材料专业课教学的新尝试

2020年11月25日 15:05  点击:[]

如何更好地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真正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11月24日,由思政课教师周立斌和专业课教师杨连威同台合作的“水泥工程伦理专题”融合课在工学馆417室开讲。材料1801-1803班41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这堂“思业融合课”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而且使看似枯燥的材料学课程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此次课的主要内容是水泥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在建筑桥梁上的实际应用。“从杨连威老师展示的几段桥梁塌方事故视频中可以看出,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者在水泥种类的确定、施工工程人员在水泥种类的核定、水泥标号的核定、检验、施工、验收等诸多环节没有把好关,没有尽到工程师对工程本身、社会、公众等的责任,即缺乏工程的安全伦理。可见,工程的安全伦理对工程师和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水泥在建筑桥梁上的应用’中,除了工程的安全伦理之外,还蕴含了哪些《工程伦理》问题呢?”。课上,周立斌针对水泥应用的案例进行了如上的现场发问。

通过问答和层层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跟社会、跟施工者的能力有关系,跟监管不到位有关系,在施工过程中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今天的课程让我收获颇丰,通过杨连威老师的课堂讲解,我了解到了水泥的基本知识,例如水泥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等。更通过周立斌老师的工程伦理分析,我明白了我们材料人学理论知识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在建筑中要担当责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否则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大问题。本次融合课让我在理论知识和道德伦理方面都收获良多,希望以后可以多听几节类似的融合课,培养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材料1802谢雨希学生说。

据悉,为了开创培德树人的新局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中的“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学校大力支持、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以融合性为理念展开协同式教学。协同式教学不仅使专业课课程思政向更高层次迈进,也让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始终能发挥引领作用。

(图片来源:任艳美)

上一条: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专业课课程思政师生交流会 下一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