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专题网站
 首页  建设动态  通知公告  育人实践  理论研究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人实践 > 正文

秦飞: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

2020年01月06日 15:25 秦飞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和国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寄予了深切厚望。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这条生命线的主线,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就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任课教师给予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研究孔子儒学、拥有国学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感育人之路任重道远,如何不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发挥专业特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推动下得到不断深化。

第一,同心同德,共筑未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幼年时在启蒙老师的影响下,在心里早早种下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种子。初心锚定,一路走来,已为人师,然而心中始终追问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到底应该“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自2014年从事思政教学工作以来,随着自身阅历、知识等不断增长和丰富,尤其是在系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这一疑问逐渐得到解答,育人目标从纯粹的学理性思考,转向学理与现实关怀相结合。可以说,此前主要思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虽然也十分重视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工作,但由于受自身专业背景的影响,主要将“德”着眼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尤其是儒家关于道德的论述和思考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的不够密切。此外,一定程度上不注重从“为谁培养人”这一关乎人才立足之本的现实政治问题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造成个人思想、行动与党和国家的初心、使命贴合的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在本次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学习,在思想认识上逐渐将个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与党和国家的初心相呼应,在实践行动上将为人师者的铸魂育人之梦逐渐融入“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率先垂范,提升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不容易,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教育。知识有明显的对错之分,所以知识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价值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很难达成统一和共识,因此价值教育特别强调教师的个人修养,对教师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有鉴于此,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素养,强调其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为党和国家培育真正可用之才,不仅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而且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正如儒家主张的那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对所讲内容真信、真懂、真做,做到率先垂范,才能用真知、真情和真行打动学生,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才会真正信服,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三,知彼知己,推动教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高教改革的核心难题。以往中国高等教育多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教育弊端,如忽略学生需求的填鸭式教育。而今中国高等教育在争创双一流大学的改革浪潮中,逐渐将改革方向瞄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我们认为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并不意味教师教学地位的降低,相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在关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指导建议中,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己”,尽可能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还需要“知彼”,充分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其提供适宜其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知彼知己,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充分发挥自身能量,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条:王璟环:如何在音乐通识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下一条:任欢欢:做信仰坚定的追梦人

关闭